0%

还是来说两句吧

第五次德意志之旅结束已经有一个多月了,看看日历,已经有快半年没敲过一个文字,连msn space都要关张了,好歹赶在今年结束前再发篇东西吧。

其实有过很多很多次想要写点什么的冲动,但终究都未能成文,德国回来之后也有很多次想整理下照片,但翻看着照片就觉得还是不够传神,得配点文字才精彩,等到提起笔,又顿觉语言太苍白,还是要有图片才丰富。一来二去,人生已在纠结中又飞逝了月余。也不管那么多了,随便写点什么,权当备忘。

按照一贯风格,工作部分暂且略去,直接进入旅游环节。要说本次的最大心得,应该有两个:

一,审美疲劳很严重。由于玩得还是比较矜持,不够大手笔,于是,周边的地方基本上走了个遍。无数次穿梭在不限速的高速及风景如画的山路之后,终于发现那些城市、小镇、田园已经无法在我心中激起那么强烈的情感了,诚然,它们还是美的,但大部分的美都如我所预期,或是似曾相识的,出乎意料的震撼已不易寻到。
所幸本次的旅游团队加入了新人大卫,每每让趋于审美疲劳边缘的我又被激发出了一些激情。第一次和大卫开车出去,大概只去了沃尔多夫吧,也就十多分钟的车程,但他已经完全被征服,无比激动地赞叹了一路。听着他不断地感叹、惊喜,不禁想到我和以旺第一次去海德堡的情景,那时,初到欧洲的我们都被那德国小镇结结实实地迷住了,大概除了赞叹,都不知道还有其他的话可说了吧。不知那时,我们的司机是否也曾在心里偷笑。

二,终于体会到了装备对于徒步的重要性。也不知是这次钻山林的次数比较多,还是运气实在差,在若干次被雨淋,被风吹,被冻之后,终于意识到爬山这种看似简单又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动,原来也是需要有装备的(当然,我指的爬山就只是在山里顺着小路走)。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冲锋衣和登山鞋在装备党心中的地位能够如此神圣,也终于萌生了要带着装备进山的想法。

总结完毕,且看分解。

斯德哥尔摩,是我们此次的第一个目的地,也是第一次踏足北欧国家,贯穿本次旅途始终的关键词就是:贵。被瑞安的廉价机票忽悠过来,结果却发现除了这机票便宜,住的贵,吃的贵,玩的贵,交通贵,那真是半点无愧于北欧国家的称号啊。也许是因为在这里的觅食经历受了比较大的刺激,使得我们在以后的每次旅行中都会习惯性的计算每人每天吃了多少钱,而且会特别留意可乐卖几米……
撇去这个不谈,瑞典人在其他方面并没有让我们失望,最欢乐的莫过于国会大厦中的多处重大纰漏和沉船瓦萨的历史,参观完这两个搞笑景点,我们都吃不准这到底是冷幽默还是太粗犷了。虽然由于时间关系没赶上斯堪森的民俗表演,但不下班的动物却很好地犒劳了我们,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孩子普遍都缺少跟大自然的亲近,有了这样的机会自然要徘徊许久。还去了冰酒吧,就是全部用冰做成的酒吧,本以为会是个有点浪漫的地方,但进去就发现其实只能尝个新鲜,再加上每人都发了厚厚的带帽大衣,整个场面看上去就像个爱斯基摩大集会:臃肿笨拙的人们举着冰制酒杯拍照和傻笑。

国王湖,这个从第一次去德国就慕名向往的地方,终于被补上了。虽然国王湖的风景的确是美的没得说,不过这次行程却奠定了另外一个有点杯具的基调:淋雨。去之前就颇为担心,但事实是,我们还是在没带伞的情况下就入山了。在山外还偶尔能盼到一缕阳光让我们抢拍几张照片,一进山,那云朵就没完没了的聚拢过来,为了能够近观冰顶教堂(其实就是由常年不化的冰在山里形成的穹顶),我们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惨烈,尤其有点对不住大卫同学,他既没能走到教堂,又陪我们淋透了雨。开始还幻想着雨能小一点,或者赶快停,祈祷了许久都不见效果,索性就只能放弃抵抗了,任它淋吧,只管走路便是。等一行三人终于跋涉出山,雨竟然就停了,但此时的我们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落汤鸡,路边小店里避雨的路人看到我们都忍不住发笑。飕飕的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我们只能拿着一张温泉的广告纸给自己打气,一边安慰自己一边拼命幻想回去了一定要泡个温泉。哪知道更大的杯具还在后面,由于之前没注意公车时间表,我们以五分钟之差错过了一班车,只能又瑟缩了五十多分钟才等来回去的末班车,温泉的梦想也随之破灭。要说此次经历有什么收获,那就是让我获得了一个新的认识:人是不容易被冻病的。本来心里还有点紧张,担心会生病,但第二天起来穿着还没干的衣服就去了鹰巢,我们依然还是一支欢乐的旅游小部队。
要说希特勒的鹰巢,的确可谓是修在仙境之中,可惜这个仙境多半只能靠幻想。无数游客都顶着寒风巴巴地守望云开日出时能一窥巴伐利亚的美景,但大概也就只有几分钟,风把云彩吹开了一小块,露出下面美丽的绿色小山头。下山前,我们实在不得不怀疑,就算是元首本人,又是否曾在万里无云的艳阳天里欣赏过脚下的土地呢?

不是我想吊胃口,实在是时间已晚,只能说:欲知后事,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