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一种体质,叫做蚊子过敏

我出生和生长的地方,是一个传统观念和习惯还保留很深的地方,至少在我小时候是这样。于是,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紧紧连着一串活动,一些食物,而我,会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就如晚上睡觉,白天起床一样顺理成章,所有其他的生活方式,都很难想象。直到离家读大学,才终于发现:改变,其实可以很直接,很突然,也无须任何规则和条件,所有的犹豫、担心、不适应,不过是因为心理上缺乏安全感,才需要的缓冲。

我是个恋家的人,同时也是个贪吃的人,每当一个节日到来的时候,便总会有股习惯的力量提醒我,这个时候该做什么事,该吃什么东西。可是这些时候,也总会再一次意识到,中国是有多么地大物博。在上海要想寻找榆林的影子实在是太难了,于是,从大学的时候起,就养成了把自己称作陕西人,把凉皮肉夹馍当做家乡菜的习惯,其实天晓得我在榆林的时候,一年也不一定会吃上一碗凉皮一个肉夹馍。后来到了德国,光时差就有六七个小时,文化习惯差异就更不用说了。一进入这样的环境,所有的中国人就空前团结,实际上这团结还不只局限于中国,就连越南炒饭,都会被我们当作中餐来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吃上一次水煮鱼,那绝对足够拨动所有人心底那根“家乡菜”的弦了。

小时候吃惯了的传统食物,几乎每一种都会让我流口水:元宵节的汤圆,清明节的鸡肉煎饼,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还有过年时无数的年茶饭…… 其实不止是这些,就是平日里的食物和果蔬,自从离开了家,都一直很难满足胃口,于是,记忆中的那种美味和依赖就发酵得愈加浓稠绵密了。这次终于忍不住了,一边是想满足口腹之欲,一边也是找点事来填充一下三天的假期,于是就决定自己动手包一次粽子。昨天采买准备,今天又折腾了大半天,终于在晚上吃到了思念已久的糯米红枣粽子,这味道我已经没什么可挑剔了,只可惜卖相并不好。

不包不知道,上海的粽叶也跟榆林很不一样,习惯了用细长条的,而南方的粽叶竟然长成粗短,而且也没有苇叶可以用来绑粽子。一直都觉得那条绑在粽叶上的绳子实在是太煞风景,于是就偷懒用了粽叶又包又绑,结果煮的时候果然严重变形…… 不过说实话,第一次自己搞完全部工序,最后还能吃到嘴里我就很满足啦。

困了,闲话打住,上两张王道吧,也算是纪念一下,端午节总算不用再怨念了,啥时候能做出来鸡肉煎饼,我就无憾了~

第一张:下锅前,还很规整的粽子们,也看得出绑得一点不紧实,都是粽叶太短啊太短……

动工前,粽子三宝:粽叶,糯米和红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