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教育焦虑如何破?

有一天午饭聊天,说到小孩的补课狂潮与父母的教育焦虑,连外国老板都大呼现在的小孩负担太重,要学得东西太多,没时间玩。我还以为这只是中国高速发展的产物呢,看来连发达国家的人也逃不脱这个套路。

拿英语举例子,现在幼儿园里口语流利的小朋友多得很,老板问我们:“你们当时是几岁开始学英文呢?”回想一下,五年级时我也曾跟风补了几天英文,但完全不得要领,唯一的收获只是认得了26个字母,知道了abc歌的英文发音跟一直唱的拼音歌是有区别的。真正开始学会英文的句子,就是初中时大家都熟悉的李雷韩梅梅教材了。但是,英文起步晚也曾是我的一桩噩梦,当初上了第一堂英语课就立马崩溃,怎么其他同学统统对答如流,而我下课后打开英语课本就跟天书一样,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呢!也许正因为成了后进生,让我不得不对英语格外用功,天天跟着磁带反复练习,认真对待老师留的作业,不久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

老板又问我们:“你们现在不是好得很么?为什么要对小孩那么焦虑呢?”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得能够做到不焦虑,但作为没有小孩的我,料想自己是做不到的。为什么呢?很简单,我当时并不需要跟幼儿园就开始学英文的人竞争。虽然从小地方来上海读大学后见识到了大城市孩子的实力,也深深认识到差距,但还是挺庆幸身边也有不少跟我一样“后进”的人陪跑。假若我当初都是跟现在毕业的小朋友们一起面试,那我肯定进不了现在的公司,不说别的,英语这关就过不了。

换句话说,如果是今天的我面试到十年前的我,那大概是不会招的。这是不是能说我现在招的人能力就都比自己强呢?有,但也不全是吧。即便我知道,英语只是诸多能力中的一个,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但当有那么多英语更好的人可选择,当我遇到一个英语不那么流利的人,便不会再费神去了解其他方面的能力了。

英语是这样,其他方面也是一样,如果大家普遍都有“特长”,那么没有的人就变成了“特短”,这当然不代表这人学习能力差,或不是好员工,然而,这个“特短”的能力总还是需要在某个时间补回来,否则就会拖后腿。

这个现象其实很正常,就像我们现在不用再学吟诗作对,但一定要掌握英语电脑,每一代的孩子都有自己必做的功课,跨代的比较本就不现实。没有人想按上一代的标准养育小孩,反之,大家都想参照未来的标准做准备,既然没人知道未来的标准是什么,尽力多做一些看起来就是最好的选择。

教育焦虑,大概无法破除,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假若想让小孩日后有更多的择业选择,那就需要多准备一些技能。但别人眼里的“好工作”毕竟不是生命最重要的目标,它未必能带来一段幸福、快乐的人生。

那么,如果要让孩子做一个幸福的人,应该培养哪些能力呢?这个问题想必见仁见智,英语和电脑就未必位列其中了。幸福的能力不是几门课程可以教授的,这是太复杂的问题,但复杂不代表没有解法。我们虽然不能定义幸福,但可以说,健康的身体和心灵会让一个人更容易获得幸福。怎么培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灵?这就有很多培训可以开展了。再比如审美能力、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很难直接学会,但在完成其他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得到锻炼,这不是又多了很多进课外班的理由么。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恐怕都会时不时冒出“我要是会XXX就好了”的念头,做了父母之后肯定就想让小孩尽量少一些这样的遗憾。其实,这样的遗憾不可能避免,往往是学得越多,才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在人类发明出芯片植入学习之前,恐怕永远都逃不脱教育焦虑这件事,即便有了即插即用的芯片,软技能也不可能马上获得,还是需要很多的锻炼和培养。只要还有竞争存在,小孩们的课外班大作战,应该就不会终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