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与不幸的区别在于,幸福的人比下,不幸的人比上。”
曾经很喜欢这句话,特别是失意、烦恼的时候,更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对。但今天想起来,却觉得这话有点变味了。
我们在安慰别人,被别人安慰,还有自己安慰自己时,不总会有意无意的用比较来说明问题吗?当找不到工作时,就想还有很多人也只是拿到了保底的很差的工作;当抱怨工资少时,就想还有非上海人拿着两千块的工资在上海混;当觉得考试要挂掉时,就努力去想那些根本不学也显然不懂的同学;当觉得自己胖时,就很希望看到身边有非常胖的身影出现;当对自己生活不满意时,看到四川地震的报道,就会觉得应该知足了;如果这些情况都不存在,就会想,至少我还有人可以发牢骚,有人连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这种比较实在太多太多了,神奇的是,每当这样想过之后,心情真的会变得好一些,能够比较坦然地面对眼前的痛苦,再夸张一点,甚至还可能变得很高兴,把那些烦心的事都抛在脑后不去管了。
难道,人真的需要在把别人比下去之后才能承认自己,才能理直气壮的不自卑?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大多数的人都是活在别人的评价中,都要靠身边其他人的认可才能找到自己活着的价值,如果得不到其他人的认可,便会非常郁闷,以至于自暴自弃。但是有一小部分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不会建立在别人评价的基础上,不管别人如何对待,他们总会认为自己是对的,并且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认为自己是成功者。
显然,我毫无例外地属于大多数人,也就是必须把自信建立在周围人好评的基础上。想想看,那一小部分人,似乎就拥有所谓“彪悍的人生”吧,难道能不能拥有彪悍的人生,很大意义上是天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