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解剖室春游记

托松鼠会的福,得以进复旦医学院的人体标本博物馆参观,也算是室内的春游了。

春游归来,发觉这次活动的名头似乎有点歧义。“春游解剖室”,总是让人想到血腥残忍的活体解剖,再加上预告时渲染的恐怖气氛,估计不少人都被生生吓住了。但去了才发现其实看到的都是标本,虽然它们都曾经是活生生的人的一部分,但已经被切割过,处理过,做成标本泡在液体里,装在罐子里,再摆在架子上,看起来就不怎么恐怖了,大概也有平时模型、图片见多了的原因。但一想到它们的确是从一具具尸体上切下来的,还真有点难以置信。

不算广告,的确很感谢松鼠会,感谢达文西等等一干人组织了这次活动。

给我们做讲解的周国民老师非常善于旁征博引,也很喜欢在讲解过程中贯穿八卦,听他讲课应该一点都不会枯燥吧。

先贴一下陈列室门口的小诗吧,这首诗配着伦勃朗的画,让门里面的世界变得更加神秘庄重。

当我们能了解

花朵提供花蜜给蜜蜂采用的苦心时

我们就不难体会

在解剖台上

我们面对的已经不再是冰冷的躯体

而是能教导我们

对人体本质有更深认识

深深体会到

什么是遗愿人间

什么是在为延续生命做奉献

摆在博物馆门口的是一具非常完整的人骨架,大概是影视作品里都把骷髅渲染的过分恐怖了吧,看到摆放得如此整齐端庄的骨架还真有点不习惯。不过这具骨架的确一点都不可怕,让我一度有跟它合影一张用做头像的想法。

就在这具骨架前,周老师开始了第一个话题:动员大家捐献遗体。不得不说,用这个做第一个话题的确有点汗,但也不得不说,周老师做足了铺垫和渲染,以致于当他提出这个问题是大家都觉得很自然,并且都已经从心里感到捐献遗体是一件非常高尚,并且很有价值的事。这样成功的动员,让我不禁猜想,这种科普式的动员,周老师是不是已经对不同对象进行过很多次了?

进入博物馆,周老师继续着他风趣且充满八卦的讲解。这里真是一座人体的大宝库,骨骼,器官,内脏,肌肉,血管,统统都有。看着这些从人身体上卸下来的部件,总是不由得想像: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学系学生或老师,手拿刀、剪(不知道是不是还有锯),面对着解剖台上一具赤裸的尸体,从容不迫地打量一番,看到一块具有收藏价值的部位,便切下来,洗一洗,泡一泡,捞出来,固定好,放在盒子里做成一件标本,然后贴上标签,摆在架子上……

不知道医学院的老师同学看到这个描述会有什么反应,是不是觉得我把标本的制作过程妖魔化了?没有参观过实体解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想象出这样的场景。在周老师口中,做成标本一直保留着,被人看到,被人研究,被人说起,也是生命的一种延续以及价值所在。

最吸引我的收藏应该算是胚胎和各种变异体的标本吧。没想到两个月大的胎儿竟然那么小,怪不得从影视作品看来,怀孕的前两个月本人都不会察觉。更没有想到的是,小得连脸都看不清的胎儿竟然已经发育出了完整的神经系统,人体已经有了完整的规划,以后的几个月怀胎似乎只是用来长大的。

不得不说的还有各种变异体,其中很多是有严重缺陷的胎儿,终于看到了什么是无脑儿,以前在生物书上看到时总是很好奇。那些严重变异的胎儿,大概生下来也就失去生命了吧。各种严重的缺陷,让他们变得面目异常可怖,怀胎十月,产出这样可以称作是“怪物”的宝宝,想想真是非常恐怖。怪不得在所有的故事里,但凡出现异于常人的胎儿,都被视作极大的不吉祥,被排斥,被诅咒,并埋下一切灾难的种子……这个扯远了点,但在对人体科学研究极不发达的遥远古代,这些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了。

回到正题,周老师的讲解结束后,就是两位外援的问答时间。法医系的乌龟同学表现非常不错,相信他让很多人都对法医产生了兴趣吧,当然也包括我。还有个意外的收获,知道了分娩时大部分情况都是胎儿的头先出来,这个问题前阵子还讨论过。

本次春游活动就到这里,虽然没有见到想象中的活体解剖,但还是收获颇丰的,总结就到这里,顺便期待松鼠会的下次活动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