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我的工作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可以云游四方,不管远近,不论做什么,对很多人来说,只要能离开一成不变的办公室,去不一样的地方,见不一样的人,就很酷了。但是,正是这个看起来最吸引人的优点,却也可能同时就是这份工作最痛苦的一部分,那就是——在路上。
概率论告诉我们,不论多么小概率的事件,只要尝试足够多次,都会变成必然。更何况,对于旅行者来说,晚点、堵车,甚至自然灾害,本就不是什么小概率事件。最让人心焦的,无非是在机场等待的时间,希望 - 失望 - 一点点希望 - 再失望 - 硬着头皮继续希望 - 噩耗再次传来。盼望回家的急切心情就在这样的循环里煎熬着,如过山车一般上下几个来回,基本上就失去知觉了。所以,晚点时间越久的航班,那些等待的人们,看起来越是一脸平静,各做各的事,只有领盒饭或者抢电源才兴奋一下,其实,那并不是平静,而是麻木,精神和心理的双重麻木。反而是刚刚通知要晚点,或者晚点时间并不太久的航班,常常会出现一些义愤填膺的人,要么跟工作人员理论,要么兀自骂一番,总要发泄一下心中的火气才肯罢休。
我以前很少会丢东西,所以一直自认为是个细心且井井有条的人。但是旅行次数多了以后才发现,所谓的细心,也只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人并不是机器,不可能每次都分毫不差,就算是机器,也有使用寿命跟故障问题。一开始,发现自己忘带或丢了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很暴躁,像是一台自视甚高的机器人突然发现自己的程序也有缺陷,一时有点儿不能接受。但后来,错误一次次发生,暴躁就慢慢变成了接受。最离谱的是有一次出差把手机拉家里了,虽然那时候我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玩俄罗斯方块,没有任何智能功能,但也不是说没就可以没的。
人不可能一直跟自己较劲,总得找个借口开脱一下,于是,当我把丢三落四定义为概率事件之后,丢东西这件事,就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看看,概率论又应验了,虽说主席有话“与天斗,其乐无穷”,但人总拧不过自然法则呀~
我猜凡是经常旅行的人,都有着比较粗大的神经,就算本来神经细腻,也会慢慢被各种极品小概率事件矫正过来,如果不能教自己进入麻木状态,那可就离真的崩溃不远了。我相信,如果把同事们的旅行囧事搜集起来,肯定能编成一本不错的《人在囧途指南》,帮助还没有习惯的人们适应起来,及时脱离窘境。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则帖子,解释机场航空管制背后的原因。我不知道那帖子里的说法是不是正确,虽然发帖人明显是想替机场和航空公司开脱,但在我看来,管制的原因无非是这几样:1. 天气原因。2. 特殊人物或活动导致管制。3. 任何其他因素,突发非突发,自然人为都有(比如机械故障,跑道占用,鸟类影响等)。第一个原因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能接受能理解。但第二跟第三个原因,基本就跟北京城的堵车是一个道理了。领导出行,肯定要交通管制,其他人就得在一边乖乖排队。那么领导不出行的时候呢?其实还是有堵车:有事故会堵,高峰期会堵,重要路段会堵,大型活动的附近会堵,就算这些都不是,你就敢说不会堵么?
公路堵了,可以设红绿灯,修地铁,建高架,加公交,限号限行,提高收费…… 其实,机场面临的问题也差不多吧,航空公司多了,航班多了,旅客多了,怎么办?第一招就是加个红绿灯,大家排起队来,这就是乘客听到的“航空管制”吧?不过这个红绿灯要考虑的因素很复杂,航空公司、航线、旅客、人员配备等等,到底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限,学问可深了。无知的乘客们,就算有飞常准,有航旅纵横,又怎么可能预测得到这里面的门道呢。
第二招就是限行,经常看到航班取消的消息,当然我无从知晓这些航班到底为什么取消,但我猜,应该都是乘客比较少的航班吧?我坐过的国内航班,基本上都是满的,国际航班人少的也不多见。万一有个把人少的航班,是不是就会被取消,给其他航班让点儿位子出来呢?
之前听同事说北京在修新机场,因为首都机场的运量已经迅速超过了设计预期,我估计上海的两个机场也差不多吧,每次新闻上都说客流量多么大,在国际上排名多么靠前,但是又有谁会想到,那每一个增加的数字,背后可能都有一次晚点?
以前曾经希望航班能多一点,这样出行的时候更方便,现在看来这想法真是目光短浅,如果人人都开车,那就不存在出行了,直接马路变停车场怕都不够。所以现在,我希望航空公司能少点,航班也能少点,让点位子给领导,让点位子给故障,让我们还能在天气允许的时候有个畅通的航路。(虽然我也知道这看起来就像希望人类回到原始社会一样不现实……)
不过我一点儿也不了解机场运作,所以这番话大家可别当真,这些都是被晚点逼到崩溃又麻木以后的胡思乱想。我也不是要讨伐航空公司或机场,正如帝都的堵车,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谨以此文纪念我这被毁掉一半的周末,和所有那些在路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