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注:此系上篇日志标题的解释帖。

最近刚知道两句诗描述此物:“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题曰《咏蚊》,真是忍不住要用小学最常用的词来赞叹一番:多么形象生动!

之前在培训教室被蚊子痛咬,腿上长满了又疼又痒的大包,除了狂挠和涂点药水祈求暂时止止痒,也实在没什么其他办法,只能借着标题,抒发一下强烈的愤慨。过了这些日子,腿上的旧包基本平复,新包也换了几波,但这话题却一直萦绕不去。彻头彻尾地标题党了一把,现在就把剩下的那些情愫也倾倒出来,也不枉人民大众的热情和兴趣。

几乎是从记事时候起,我的暑假就是和满身的蚊子包一起度过的,所谓夏天也几乎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清凉油味道。别人家买清凉有都是按小盒买,只有我家,一次要买一大纸盒,里面大概有一二十个红色的小铁盒。可惜那时从未见过后来带去埃及的月饼大小的清凉油,不然肯定会很欣喜,省了多少从小角落里扣挖剩余的时间啊。尝试过的各种防蚊治蚊方法和药品早已不计其数了,这个世界上,能让我乐于发掘、不断尝试的,除了糖果,大概也就是蚊子药了。随便一数,现在家里的防蚊用品,也不止七八种。但是药来药去,却越来越发现,在跟蚊子的这场对抗中,我就像是个在逃的犯罪分子,只有一直处心积虑,百般戒备,才可能得以保全,只要一个不留神,就可能被蚊子这无孔不入的超级警探捉拿归案,前功尽弃。呜呼哀哉,生活在蚊子的阴影之下,是一件多么悲壮的事情啊~

在来到上海之前,我没有见过蚊帐这样东西,对它的认知都只是脑海中的想象。后来到了大学宿舍,有了它的保护,夏日的睡眠会安心许多,搞得连冬天都舍不得摘了。而在上海这么多年,却也始终没有见到过榆林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纱窗,缺了这东西,晚上总不敢开窗,时间久了,却也习惯了窗前的简单透亮。

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是相生相克的。我虽然小时候抓过无数昆虫,对青蛙蛤蟆之类也不害怕,但唯独对于蚊子,只要共处一室,那必然会变成我的灾难。这物种,就是能让我失去所有抵抗力,从身体到心理都马上变成一只无壳的蜗牛。夏天到了,其他女士都喷个香水什么的,只有我,出门前要拿着驱蚊液往身上狂喷一气,感觉不妙了还要补涂。于是,就只能一边散发着难以忍受的味道,一边思考,是不是只有先把自己毒透了,才能毒得走蚊子?

我出生和生长的地方,是一个传统观念和习惯还保留很深的地方,至少在我小时候是这样。于是,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紧紧连着一串活动,一些食物,而我,会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就如晚上睡觉,白天起床一样顺理成章,所有其他的生活方式,都很难想象。直到离家读大学,才终于发现:改变,其实可以很直接,很突然,也无须任何规则和条件,所有的犹豫、担心、不适应,不过是因为心理上缺乏安全感,才需要的缓冲。

我是个恋家的人,同时也是个贪吃的人,每当一个节日到来的时候,便总会有股习惯的力量提醒我,这个时候该做什么事,该吃什么东西。可是这些时候,也总会再一次意识到,中国是有多么地大物博。在上海要想寻找榆林的影子实在是太难了,于是,从大学的时候起,就养成了把自己称作陕西人,把凉皮肉夹馍当做家乡菜的习惯,其实天晓得我在榆林的时候,一年也不一定会吃上一碗凉皮一个肉夹馍。后来到了德国,光时差就有六七个小时,文化习惯差异就更不用说了。一进入这样的环境,所有的中国人就空前团结,实际上这团结还不只局限于中国,就连越南炒饭,都会被我们当作中餐来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吃上一次水煮鱼,那绝对足够拨动所有人心底那根“家乡菜”的弦了。

小时候吃惯了的传统食物,几乎每一种都会让我流口水:元宵节的汤圆,清明节的鸡肉煎饼,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还有过年时无数的年茶饭…… 其实不止是这些,就是平日里的食物和果蔬,自从离开了家,都一直很难满足胃口,于是,记忆中的那种美味和依赖就发酵得愈加浓稠绵密了。这次终于忍不住了,一边是想满足口腹之欲,一边也是找点事来填充一下三天的假期,于是就决定自己动手包一次粽子。昨天采买准备,今天又折腾了大半天,终于在晚上吃到了思念已久的糯米红枣粽子,这味道我已经没什么可挑剔了,只可惜卖相并不好。

不包不知道,上海的粽叶也跟榆林很不一样,习惯了用细长条的,而南方的粽叶竟然长成粗短,而且也没有苇叶可以用来绑粽子。一直都觉得那条绑在粽叶上的绳子实在是太煞风景,于是就偷懒用了粽叶又包又绑,结果煮的时候果然严重变形…… 不过说实话,第一次自己搞完全部工序,最后还能吃到嘴里我就很满足啦。

困了,闲话打住,上两张王道吧,也算是纪念一下,端午节总算不用再怨念了,啥时候能做出来鸡肉煎饼,我就无憾了~

第一张:下锅前,还很规整的粽子们,也看得出绑得一点不紧实,都是粽叶太短啊太短……

动工前,粽子三宝:粽叶,糯米和红枣。

继续果蔬练习。

这葡萄怎么像是被打了一样,青一块紫一块的。嘴馋,好怀念德国超市里的葡萄~

线稿是在台灯光线下拍摄的,色差好大呀……

多拍了一张施工中:

还有一只白萝卜,本以为很简单的,没想到萝卜缨没弄好,有点杯具了。

这张太心急,忘了留底,线稿空缺……

有阵子没有度过一个足不出户的星期天了,虽然阳光不如前两天,但对画画来说已经足够。在室内的日光下临摹了一只番茄,貌似一开始的色调有点问题,这番茄怎么透着一股青绿,像是没熟透呢……

所谓的线稿,刚开画的时候拍的。不过发现对番茄这种事物来说,线稿跟什么都没有差不多啊。

又画了一张小樱桃,这张做工有点粗糙。

说明一下,我临摹的是画,不是实物。

采用倒叙的手法。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晒一下我的工具,辉柏嘉四十八色水溶性彩色铅笔。刚拿到时看着48种颜色觉得真多啊,有些都分不清。不过画起来就觉得还是有点不够用……

穿针引线真是件费功夫的事情啊,先上个大图:

背面的蝴蝶结,他们把这叫做天使的翅膀。

来张小猫特显图,貌似有点傻…… 还有雪花做的不太精致。

翻开可以放一张照片。不知道放啥,就拿模版的小猫头比划一下吧。

在家的堕落时间里迅速看完了《北京爱情故事》,既然是戏,总有些让人觉得不真实的情节,但这部片子,却也时时勾起我的思绪,关于戏里的假,戏外的真。

最喜欢的角色是林夏和小伍。撇开林夏的爱情不谈,我好想变成林夏那般的女子,讲话时眉眼之间都洋溢着笑容,身上总带着一股活力。虽然她的感情经历一点都不顺利,但只有她,总能把快乐和轻松带给身边的人,总是一门心思为朋友着想,不抱怨,不记恨,坚持自己却又从不伤害别人。

伍媚也是一个完美的女子,作为女销售经理,事业上的打拼让她精明无比,深谙人情世故,但对待爱情,她却依旧宽容、豁达,能够容忍吴迪的不成熟,乐于带着他、等着他一步步往前走,也愿意为爱情而改变。

要说这部剧里最让人觉得不值的,就是杨紫曦了,一个女孩儿有一些梦想很正常,想过舒服日子这也没什么,但她一边口口声声想对自己好一点,一边却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还不自知,其实,她是最傻的一个人,傻到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对自己好。她所追求的,是纯粹的物质:超级大鞋柜、名牌包包、贵重首饰、自己的花店,喜欢这些东西没什么不对,但是,一个精神一片空虚的人,就算物质条件再满足,也绝不可能快乐。可惜这个道理,她不懂,直到试过了、伤透了,才明白。其实,要钱还是要爱情,是自己的选择,别人不能评说对错,但是,如果选择只要钱而不要爱情,那么一定要先确定自己足够坚强,能够独立并快乐地生活、能通过物质和友情让精神生活也获得满足,否则,恐怕迟早都会发现,再多的钱也买不来预期的幸福感。如果不是这样足够坚强的女子,那么,哪怕选择放弃没有金钱的爱情,也要记住,没有爱情的金钱更不能要,否则就可能像杨紫曦这样,直到伤痕累累才明白这条路不是自己想走的。

杨紫曦的执迷不悟一次次伤害了吴迪。吴迪坚持的东西都很温和,颇有股中庸之道,但他的坚持却无比坚定。哪怕被心爱的人抛弃,哪怕为了爱情而彷徨,对于自己的信念,他都从来没有一丝丝动摇和放弃,这样纯粹的人,在来到大都市打拼的年轻人当中,是多么稀有。他几乎达到了一种理想主义者的至善境界,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畏付出,对别人也不苛责。不论环境怎么变,别人怎么做,都不会改变他的信念,这种谦和与坚持,倒像是个识破了世间人事,大彻大悟的人。

吴迪虽然没有改变,但却有一个人看着吴迪的悲剧生生被逼变了,那就是石小猛。出身贫寒,努力打拼,希望通过奋斗立足大都市,改变命运。这样的人,在大城市中并不少见,但我却觉得他是这部片子里最不真实的角色。我不能相信,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会因为高考时差七分没进清华就永远在人生的跑道上落后,在努力工作、克勤克俭三年之后还拿不出五万块的押金,只有靠别人的恩惠或出卖爱情才能得到想要的机会。在大学里,的确时时会有人哀叹高考的种种失误,但毕业后,工作的时间越长,高考造成的差距就会被拉得越平。基于现在的高房价,因出身贫寒而自卑是可以理解的,但因高考失误而怨天尤人那就没多大道理了。深深的自卑和仇恨交织起来,让他不再懂得爱,一念之差,他放弃了自己最宝贵的爱情,和朋友也渐行渐远,成了这剧中最可怜的人。

沈冰,一个纯洁如天使的女孩,她的世界单纯而美丽。但就是这样一个来自世外桃源的姑娘,却成为男人们争权夺利的牺牲品。男人往往会说,他们的奋斗是为了女人,但走着走着,也许就忘记了女人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忘记了踏出第一步的最初理由。这社会太复杂,人的欲望更复杂,不管因为什么理由参与竞争,到了最后,自尊、虚荣和对胜利的渴望可能就会占上峰,让一个人冲动、盲目,不管不顾也要往上爬,往往到最后才发觉丢掉了最宝贵的东西。

这部剧看到一半的时候我觉得,要得到爱情,就一定要表达,要追求,但看到最后,却有些怀疑了。沈冰在生日时许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没有来过北京。看到剧末,所有人也都会这样想吧。对爱情的追求,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受到鼓励的事,但是,去争夺一个人,可能会比争夺一样东西带来更多、更深的伤害。有时候隐隐觉得,被越多人喜欢的女子,最后的结局可能就越悲惨,正所谓“红颜薄命”,不过这一古语的由来恐怕大半是因为在中国无比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子几乎没有任何人权可言。现如今世道大不同了,女人的很多劣势都变成了优势,不知道姑娘们的路,是不是好走了些。

还有一些发现。但凡要搞垮一个男人,基本上只要抓住两条弱点,一是好色,一是自尊心过度。好色就不必说了,中外电影中的美人计几乎都是零成本高回报。自尊是把双刃剑,在一定情况下产生的过度自尊心,会让一个人头脑发热,忘乎所以。而女人也有两大弱点,一是虚荣,一是贪心。虚荣的人容易被眼前利益诱惑;而不懂得知足的人,不光不会快乐,还往往为了满足贪欲做出追悔莫及的事。

总的来说,《北京爱情故事》讲述了八零后在大都市里的成长故事,但是,用剧中的话说,这种成长是被撕扯着,带着痛苦,违背自然规律的长大。的确,作为八零后,我能够体会到,我们的生长环境和受到的教育,都是最纯净、最阳光的。大人总是嘱咐我们只要念好书,其他的都不用操心,而我们接受的教育,还停留在雷锋董存瑞舍己为人做好事不留名的理想年代。于是,很多人都像我一样,为了挤上高考的独木桥,通宵达旦用尽努力让自己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这么纯洁的环境,我们之前的人没有福气经历,而我们之后的小孩,也已经失去了体会的机会。

然而,经过了高考,进入大学,四年的时间都不足以磨掉应试教育的烙印,突然就要进入社会,很多人都觉得不习惯。这个社会,早已不再崇拜雷锋,也不再宣传舍己为人,而这一群八零后,揣着数理化文史哲的书本知识,揣着依稀留存的儿时梦想,就来到了熙熙攘攘的大都市,不得不面对就业难、高房价、通货膨胀、环境恶化、信任危机。一边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一边是残酷的社会和富二代、官二代。这样的成长,如何能够不痛苦,不彷徨?

其实我不是个喜欢写总结或者展望的人,正好处在辞旧迎新的当口,索性就借着这个由头,写一点想法吧。回首刚刚结束的一年,写东西的习惯貌似有所抬头,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能说明点什么,是我的闲暇时间更多了呢,还是我更喜欢胡思乱想了?其实,写与不写,我的思维一直都是天马行空胡乱发散的,有时是关于别人,有时是关于自己。

很多时候都会想,我到底想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些什么东西,我最羡慕最欣赏的,又是什么样的人物和人生呢?这个问题,也许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答案,不妨先写下我现在心里的想法,看看什么时候会有些变化。

有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我屡屡觉得它说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但细想想,性格和命运这两种东西,我都很难窥其全貌,要把它们联系起来,更是件很难的事。先说性格,性格这东西其实是潜伏很深的,哪怕外向的人,也不一定容易被别人理解。而命运呢,是一个更大的命题,能够称之为命运的,基本上都已经是历史了,正在发生的、将要发生的,都没人说得准会是什么。身边的人,我们能够了解的,更多是他们的性格,是说话做事、相貌打扮。而只有历史中的人,或者屡屡见诸报端的名人,我们了解到的才是命运的轮廓,是他们生命中一些重要的事。

也就是这个原因,名人传记才成为很热门的赚钱手段。这些传记,就担负着把性格和命运串起来的任务,它们会告诉大家,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做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怎样的性格,而这性格,又是如何将他带到命运的一个个转折点,替他做了一次次选择。

我几乎没有像追星族那般去热切仔细地关心过什么名人,因此,我所知道的基本上也就是关于一个人最概括最粗略的标签。比如乔布斯,我之前给他的标签就是牛人和天才,知道他在和癌症抗争之后,还颇有点惋惜天妒英才。直到最近,他丢下众多果粉独自仙去,大家才有机会读到他的传记。我虽只读了一半,但却发现,仅看他少年时的生活习惯,得癌症也并不是件让人惊讶的事。还有一个例子,是张柏芝,其实一直并不怎么喜欢她,但是当艳照门事件消停之后,却突然觉得,这女子,不就是无数女孩都梦想着的典范么,出生草根,努力打拼,年纪尚轻,不光名利双收,还得到了一宗美满的姻缘,不只丈夫鼎立支持,连生两子又讨得公婆欢心,我想,她的人生是很完美的吧。可是后来,大家都知道了,看起来这么美好的一段人生,还是无法继续在完美的轨迹上行驶,有如动车般轰轰烈烈地脱了轨。

所以,只根据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去判断性格,基本不大靠谱,尤其是当这轨迹还在前进的时候。想来想去,命运是个太玄的东西,我无力讨论,只能来说说性格。现在进入盘点总结展望阶段,先来说说我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品质吧,基于我的体会,所以只针对女的,男人就先不包括了。

首先,勤劳,善良。这两个并列第一。

先说勤劳吧。我一直都自封为懒人,“麻烦死了”经常挂在嘴边上。但是却越来越觉得,勤快是非常重要的。开玩笑总会说因为我娘太勤劳,才让我这么容易就养成了几乎不做家务的习惯。说实话,我从来都不排斥动脑子,尤其是小时候,但却一直不大喜欢体力劳动,小到拎个包,做个菜,都很少有热情。一个人过日子时间久了,愈发现什么都是可以省的,能不做就不做,很多事情拖起来是没边儿的。这点得改,一定要改。

再说善良。我所指的善良是比较广义的,它应该包括爱心、宽容和慈悲心。我相信“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相信这个世界如果美好,是因为每个人都散发出真善美的光华。一直深深刻在脑海里的,是《悲惨世界》的开头,卞福汝主教拯救冉阿让的情节,整本小说的故事跌宕交错,弥漫着一股绝望和哀伤,但就是因为这个只在最开头出场的人物,让我觉得悲惨世界不再悲惨,不管现实再残酷,卞福汝主教的出现,都让人们相信,宽以待人就如播下一粒种子,有一天,它可能就会长成苍天大树,开出美丽的花朵,并将这份美好继续传承、播洒。

然后,应该是美丽和聪明。这两个也并列。

这两种性质都要仰仗先天的赐予,同时也需要后天的努力。美丽,并不单指长相和打扮,就算把语言谈吐抛去,举手投足之间流露的气质也是很关键的部分。女性外表的重要性早就已经不需要讨论了,现如今工作了的姑娘们涂脂抹粉也都很有觉悟,可我却还是会见到一些人,眉眼之间都打扮得很精致,但行动起来却看着并不舒服,这不禁让人觉得可惜。我并不是要用封建礼教来衡量身边的女孩,只是真切地感觉到,在注意脸蛋和服饰之余,还是应该多关心一点其他的,毕竟生活不可能不说不动。其实我在打扮穿衣这些方面并不算有悟性,基本上还是处在靠天吃饭的初级阶段。并不是我不愿做个时尚达人,只是有些事情,离本性相差颇远,也就不能强求了。

然后就是聪明了,它和美丽一样,都是再多也不会嫌多的。不过这个聪明,并不是智商,也不是心计,而是生活的智慧。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是单单用智商能够衡量的。智商更多取决于天生,比智商但更重要的,是明理,是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和智慧。高智商若只用在读书上,再多也都是死的,只有明理,才能带人走上通往美丽风景的那条路。

说了这么多,最后也来许个愿吧,我的愿望:

第一,做手术治疗近视。一直觉得近视眼就应该算残疾,这么一副人造的光学仪器,只要一睁眼,时刻都要挡在眼睛前、架在鼻梁上、挂在耳朵后,否则就寸步不能行,人物不能辨,这不是残疾又是什么呢?承受了这么大的不便利,却得不到一点点残疾人的照顾,真心亏啊。

第二,参加好朋友的婚礼,看着亲们走进幸福的殿堂,步入人生正轨,大家加油哦,越多越好。

西班牙斗牛士,一直是一种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存在,在进入马德里的斗牛场之前,我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幻想。很多文艺作品里的斗牛士都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寓意,他们高傲、冷酷、深沉、果敢,也许看上去有些孤独但却是热血的代名词,他们的一迈步、一扬手、一转身,都充满着让人发狂的魔力。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他们都是西班牙文化中最让我好奇的一部分。

其实西班牙之行已经是去年三四月份的事了,毫不夸张地说,观看斗牛的整个过程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心中都有一股强烈的情绪在翻腾,可惰性就是这样可怕的一个东西,直到现在才终于起了这篇文。没有看过斗牛的朋友们,就让我带着你们在这些图片和视频中重温那难忘的一晚吧。

我们去的是马德里的斗牛场。之前看攻略里都说座位要选对方向,不然会被傍晚的太阳晒爆,可惜我们去的那天下雨,狼狈之下没有拍到外景。虽然买了远远躲在顶棚下面的票,但仍然不得不坐在又冷又硬的水泥台阶上,当地的斗牛爱好者都是自带坐垫的。真心佩服那些坐在露天打一把伞就能岿然不动的人们。

谈到对斗牛士形象的塑造和普及,恐怕不能不提到歌剧《卡门》,里面的众多乐曲不但让比才声名远播,同时也把西班牙斗牛士的名声带到了世界各地。一个法国人竟然帮助西班牙完成了这样一件壮举,想想就觉得有趣。不过,西班牙人倒也认可了比才的贡献,在马德里的斗牛场,《卡门》中的音乐多次响起,似乎所有人都已达成共识,那就是斗牛场的音乐。

下面就要介绍一下参加斗牛的人了。之前一直把斗牛士想象得浑身是胆,但是看到下面这个出场阵容,想必你也会怀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当看完一场斗牛之后就发现,所谓的斗牛士,也不过就是穿着粉色筒袜、躲在红色布帘后、举手顿足姿态扭捏的男人罢了,用通俗点的话说,他们所擅长的其实就是“拗造型”,相信他们在场上的每个跨步,每个手势,都是经过精心编排和演练的,不得不感叹西班牙人的远见,现代流行的玩深沉装格调,活脱就是斗牛士风格的翻版。

第一轮,三四个比较低级的斗牛士同时上场,逗着牛跑来跑去,消耗力量和锐气。

如果公牛追来,他们就会赶紧跑到障碍物后面,哪怕尽在咫尺,再愤怒的公牛也不能伤到他们丝毫。

然后是第二轮,两个骑着马的长毛手,用长矛刺牛的伤口。马的眼睛被蒙着,大概是为了不让它们害怕吧。这个环节出现过几次险象,大力的公牛能够把马掀翻,有一次甚至完全翻到在地,要通过人的帮助才能站起来。但站起来的马除了受到惊吓,似乎也并无大碍,可以想见,它们的护具一定是很结实的,不然恐怕会有很多匹马殉葬在斗牛场上。

第三轮上场的是花镖手,一共三人,每人拿着两支花镖,任务就是把它们插进牛的伤口,估计这东西能加重牛的疼痛和流血,耗掉很多体力,让他们近乎丧失神志吧。比起引逗,反倒觉得这个环节更惊险一些,至少人和牛是在比较接近的水平上近距离接触。虽然花镖手们不至于有什么危险,但是成功率并不高,每当他们失败时场上就响起嘘声。个人感觉这是比引逗更危险和更有技术性的活。

插上花镖的一瞬间:

插好之后,需要做的就是迅速地全身而退,换下一个人了。

做足了这些铺垫,万人瞩目的斗牛士才隆重登场,挥舞着标志性的红布对牛进行挑逗,等到逗得差不多了,他要做的就是用一把剑结束牛的生命。当然,一般都不会一剑完成绝杀,可能需要补上几剑,或者等着牛自己倒地而亡。

生死对峙:

斗牛士最让人倾倒的瞬间,也是拗造型最登峰造极的瞬间:

致命一击:

经过了所有这些步骤,当公牛终于躺倒在地不能动弹的时候,场内骤然响起《斗牛士进行曲》雄壮的音乐声,几匹马儿欢快地入场,将公牛的尸体拖出场外,地上留下一道带血的痕迹。

我无从知道,这一刻在喜爱观看斗牛的人心中是否激动人心,但于我而言,这却是整场表演最让人绝望的部分。一个鲜活的生命,奔跑过冲撞过,斗争过抵抗过,最终虽没有屈服却还是被击败了,被一群有备而来的人。这样一条生命的逝去,竟伴随着欢庆胜利的乐声,这是多么刺耳。不管抱有再多的幻想和憧憬,在物理环境并不舒适的情况下,连看这故事在两个小时内重复八九次,都绝不会给人带来舒畅的心情。

下面放两张公牛暂时领先的场景。

斗牛士被掀翻在地,一大群人赶紧跑上来救急:

马也被顶翻了,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痛苦地翻身:

不知大家看到现在是什么感觉。我一点也不想贬损斗牛士文化,我相信它在一些人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看了一场斗牛之后,我也深刻地感觉到,对于不是从小受这种文化熏陶长大的人来说,要接受和欣赏斗牛并不容易。之前预期的精彩、激烈、冷酷甚至是血腥都没有发生,我所看到的,只是一群做了充分准备和武装的人马轮番上阵,先戏弄、再杀掉一头善良无辜的生物。在观看斗牛的过程中,我们的立场不知不觉就会倒向牛的一方。它的力量、速度还有尖角,都远非人类可以匹敌,但在场上,它却成为毫无还手之力的小丑,就算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反击,仍然不足以伤到任何人。实在很难理解,本该是力量与勇气化身的公牛,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这场游戏丝毫不能让我热血沸腾,在我眼中,它更像是一种小众的行为艺术表演,而不是格斗。

如果有人有机会去马德里的话,强烈建议一定不要去看斗牛。诚然,其间也有一些精彩瞬间,在我们看来最精彩的莫过于牛暂时占上风,斗牛士人仰马翻的时候了,但是,大多数时刻并不会让人振奋,也谈不上血腥激烈,实在不值得顶着烈日或雨水在拥挤冰冷的水泥台上坐两个小时。下面是一些视频,如果有想去看斗牛的人,请先看精彩瞬间,如果能坚持到看完最后一段,并仍然觉得有意思的,那么再考虑去现场观看,否则去了很可能变成一种身体和心灵的苦行。

上视频前先鸣谢叶大神提供珍贵的图片和影音资料!

多人配合,轮番引逗:

长矛手的进攻,马牛之战:

迅速成功的花镖手:

第二个花镖手:

斗牛士的一连串表演,这只牛明显已经体力不支了:

收到喝彩的斗牛士表演:

一次失败的进攻:

失败后奋发,刺死公牛:

悲喜交加的离场:

最后也是最长的一个视频,不乏精彩之处,但也考验耐心:

狮城新加坡,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国际化的国家,也经常被说成是高度文明和极端秩序的代表。除了中国的各种组成部分,新加坡大概是唯一一个华人为主的国家吧。

我总觉得如果一个国家的民族比较多样,混居比较厉害,那么它应该更具包容性,美国就是个最突出的例子,虽然我没去过。就我在欧洲的感觉,德国人虽然刻板严谨又高傲,但即便是他们,对出现在德国境内的其他人种也有着极高的包容度。相比之下,中国虽然号称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但实际上真正受到认同的还是只有汉文化,就连元朝和清朝那么长时间的统治也没能改变这个局面,只要他们一倒台,少数民族马上就变回汉族的附庸。虽说满族的长期统治还是给汉文化留下了不少印迹,但所有人都名正言顺地觉得那就是汉文化,而不是什么满文化。走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如果你不是黄皮肤黑眼睛,必然会引来侧目。

读历史的时候总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曾经那么强大,却也曾沦落得那么软弱?为什么当我们在后院欣赏美丽的烟花时,大门却被一群不速之客用改良火药炸开?也许,是因为农耕文明带来的优越生活条件滋养了惰性,再加上长期信奉和推广儒家教条。汉文明虽然看起来包容,但却也很排外,要融入几乎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被同化,另类的东西从来都不会被认可。从修建长城开始,汉民族就为自己画了一条线,只求安稳,不求突破。其实,在全人类的历史里,这种情况并不是偶然。想当年,非洲大陆鸿蒙初启,南方古猿的后代中有一些选择留守,另一些选择离开。留守的部落断然不会想到,若干年后,当那些肤色变浅的同类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却翻开了历史上最血腥最屈辱的一页。

扯远了扯远了,今天本来想说的是新加坡。在去之前,便很想看看所谓的文明和秩序是如何在这个小岛上运转的。一周的时间显然还不足以让我领略新加坡文化的精髓,但已足够让我产生疑问。之前去过马来西亚的一个国企,放眼望去基本全是马来人,看着没有一点亲切感。这次是去位于新加坡的一家跨国公司,光看那员工就够国际化的,基本上是各种皮肤、口音、国籍的大杂烩,当然也不乏华裔。出门在外遇到华人,最开心的一点就是可以说中文,表达方式和力度都比英文不知道高了多少个档次。但新加坡的华人啊,就是这样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存在:当我刚要庆幸终于可以切换成中文的时候,却突然那发现他们讲中文一点不比讲英文好懂,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注意听。一来二去,搞得我自己讲中文也不顺口了,光挑最简单的词语和句子,语气也变得生硬,一点也没能提高沟通效率。

这些赤道上的国家,一年四季气温都很高,但他们却对凉爽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不论什么建筑物,只要一进门,马上一股寒气扑面而来,久坐办公室的同志们都知道这种无奈。不过,对于在这幢现代化大楼里工作的大部分人来说,冷气并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因为男士们统统是西装革履,至少也是个长袖衬衫,还是扣子扣紧的那种。还好我吸取马来西亚的教训带了御寒的外套,不然又要做可怜的寒号鸟了。既然他们有这种穿衣风格和开冷气的习惯,那么除了不环保以外,假设他们在户外行走或等待的时间都很短,也称得上是和谐了。可是这个和谐,一到午饭时间就被彻底打破。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最有名的旅游观光景点就是一只喷水的鱼尾狮,我们所在的大楼,正是这东南亚金融中心里的金融中心,站在窗前就能将鱼尾狮一览无余,窗口正对着最金贵的港湾,远眺就是泊满货轮的海面,这条件不可谓不优越啊。可是就是在这顶级写字楼里一年四季穿衬衫办公的人们,到了午饭的时候,就会走出空调屋,顶着赤道的烈日,步行一站路,来到一座由旧集市改成的小吃市场。这个市场有个硕大的顶棚但是没有墙壁,也就是说,作为半露天而没有空调!市场边上一圈小摊贩,中间是散开放着的桌椅。于是,这些精英们就先到小摊前买了自己想吃的食物,然后挑选一张空桌,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在露天餐桌上享用热气腾腾的午饭,午饭过后,再顶着赤道的大太阳走回凉风习习的办公楼。

我不相信他们有不会发热不会变冷的属性,那么,所谓高度文明的国家中高度文明的一群人,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生活方式?难道这是一种修行,一种要想达到文明和秩序就必须经历的过程?男士的衬衫西装领带,虽然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但是也没人会否认这一套装扮的地位,任何一个被认为重要的场合,都缺不了他们。但是为什么,就算再不舒服也不能乱了这个体统呢?这让我想起一种宗教崇拜,就像在热带的沙漠国家,阿拉伯女人们仍然是戴着面纱头巾,裹得只露眼睛才出门。只要你愿意相信,只要你认为正确,其实要坚持下去并不难,最后也就被培养成为司空见惯、人人遵守的规则了。

去年的元旦是在三亚度过的,虽然时隔有些久了,不过回忆起来很多场景还是栩栩如生,索性写个攻略。我们应该是介于腐败和穷游之间的玩法吧。

海:

亚龙湾,酒店订在亚龙湾的会非常舒服,海滩很不错。

蜈支洲,海滩质量比亚龙湾要高,沙子很白,很美。

其他地方的海滩我都没去过,但是据说是比较差的,肯定比不上亚龙湾。

一日游景点:

分三天去了三个地方:呀诺达雨林;蜈支洲岛;南田温泉。

有些可以一天去两个的,不过我是分了三天单独去的。订一日游我会比较三家:携程网、三亚之星旅游网和酒店提供的跟团游,比较一下哪个玩的时间多,而且安排符合需求。一日游的预订和取消都只要提前一天就可以,所以安排起来很灵活,而且都是从酒店接送,也挺方便的。携程想必大家都知道,下面是三亚之星的网址:http://www.sanyastar.com/

这几个地方里,蜈支洲是一定要去的,那里海应该是三亚最好的。我们还在那玩了潜水和被船拉着的滑翔伞。潜水很赞,推荐。那个滑翔伞从岸上看起来还挺帅的,但其实坐上去没什么意思,速度很慢也不刺激,反而晃得我有点晕,不推荐。不过潜水的话亚龙湾也有,而且应该要比蜈支洲的便宜,但是我没潜过所以也没法比较了。

南田温泉我感觉也很不错,很多很多池子,还有小鱼池,一个下午就搞定,挺休闲挺舒服的。只是跟的团回来很早,我还没泡够呢。

热带雨林感觉就比较一般了,是斧凿比较厉害的商业化景点,虽然也有一些平时见不到的植物,如果对爬山不是很有兴趣的话可以不去。我就是冲着这个名字猎奇去的,反正也没见过其他的热带雨林。个人觉得这个可能比南山和天涯海角都更有看头吧。不过那两个都被我们抛弃了,所以也不能下结论。

住宿:

如果预算足够的话我还是推荐住亚龙湾的,毕竟去三亚就是为了休闲加看海。可惜那里的酒店到了冬天价钱都太耀眼了。我取了比较折衷的办法,住了亚龙湾最便宜的酒店:三亚凯莱仙人掌酒店。在亚龙湾里,这个酒店的价格绝对有竞争力。不过客房不豪华,离海也比较远,我觉得这些都可以接受,有一点不爽的是他们沙滩上的人比别家酒店都多,所以睡懒觉的话就可能抢不着躺椅,这种时候就比较郁闷。所以钱包和享受是不能共存的,只能二选一了。

住亚龙湾还有一点不太方便,就是吃饭很贵。虽然路边有很多揽客的农家乐不过我没有尝试过。

交通:

机场到亚龙湾打车是讲价的,不要给超过一百。还有个更实惠的办法就是订携程的接机服务,不过就是有可能要等其他客人,比较费时间。

吃:

亚龙湾吃饭非常贵,基本上就两种选择:百花谷的饭馆,或者流窜各大酒店的餐厅,有些酒店的餐厅比较有名,比如红树林的泰菜,五号别墅的海南官菜,都可以去尝尝。很多酒店都有自助烧烤,我觉得这个是性价比最低的,基本上很难吃好,价格也不比点菜便宜。酒店不包早餐的话,建议就去超市买些牛奶点心之类的备着。

我一共进了一次城,就是去一号市场买海鲜和水果。比较懂海鲜的人去那里应该是如鱼得水的,可惜我们都不太懂。水果的话推荐释迦,这是我们所有人公认最好吃的一种,不过嘴馋的话一定要买熟的。因为很多人都是买水果带回去的,所以他们都会问你是买生的还是熟的,这个要注意,不然买了生的可能要放很久才能吃。还有就是鸡蛋果和椰子,椰子喝完以后可以把椰肉挖出来吃,第一次吃到椰肉很兴奋。